本文章所属开云电子(中国):福建(5819)
【岸钓】指在陆地上钓鱼。
【暗礁】海面下隐藏着的岩礁,也称为“沉礁”或者“落礁”。
【白沫带】当浪打到消波块或者岩石后,破碎形成白沫的状态。因为看起来就像是被晒成白色的布带,所以称为白沫带。这样的地方供应充足的氧气,而且具有隐藏钓者气息和身影的效果,因此能够降低鱼的警戒心。
【白沫带潮流】由于白沫带产生的流向大海方向的潮流。这样的地方诱饵效果很好,钓组也容易随潮水漂流。
【擦钓】将鱼钩挂到鱼口以外的地方。子线挂到鱼体,发出的鱼讯叫做“擦钓鱼讯”。另外既然有这个词,说明钓偏的人很多,因此鱼也变得越来越滑头了。
【缠线】钓组或者主线缠在一起的状态。
【产卵洄游】鱼为了准备产卵,从深水区域转移到浅水区域的过程。黑道与从早春到初夏产卵洄游,那时候可以钓到很多大型产卵鱼。
【场荒】由于钓鱼的人太多,钓场的情况变得很糟糕,以至于钓不到鱼
【抄网】抄鱼用的网子。
【潮变】指从涨潮到退潮的时刻,或者从大潮变成中潮的时刻。
【潮表】迎着潮流中过来的方向,反方向称为“潮理里”。
【潮弛】指流动的潮水停下来的状态,或者指潮流停下来的时间段。鱼开口的情况变差。
【潮池】退潮后在岩石滩上留下来的水池。如果水深的话,可以将抄网和穿鱼绳放在潮池里让鱼继续游动。
【潮干见底】退潮最厉害的情况,以及那个时间段。
【潮目】几种不同的潮流相撞,或者汇合,合流的交界处。那里是多种天然的食物或者鱼饵聚集的地方,很适合做钓点。
【潮通】潮流的状态,一般说:“潮流通畅·不畅”。在日本九州地区说“潮水断流”。
【潮止】指最满潮、最干潮时潮流迟缓停滞的状态。或者指那个时间段。
【沉箱】建筑堤防等时使用的函型的基础工程用骨架。日语称为“潜函”。沉箱的接口处是黑鲷喜欢的地方。
【赤潮】由于海水营养丰富,导致水中浮游生物大量增生,使大海颜色看起来就像红色一样。多发生在梅雨季节之后,如果长时间持续,会造成大量鱼贝类死亡,也称为“厄水”。
【穿鱼绳】用钩子钩住鱼的下巴和鱼鳃,让鱼继续游动的专用器具。
【船道】为方便船只的航行在码头内挖的沟道。往往会成为黑鲷等鱼类经过的通道。要注意沟道的段差(斜坡)。
【刺饵】指穿在鱼钩上的诱饵。也称为“鱼饵”。
【大潮】指满潮和干潮之间潮位差最大时的潮流。在满月或者新月前后的三天内出现。
【带环浮漂】环是金属环。让主线从中穿过,通过转
【倒转缠线】投入钓组的时候主线从卷轴放出太多,从而造成倒转缠线的麻烦。防止出现这种情况的窍门就是用大拇指压住线轴。
【盗饵鱼】只吃鱼饵不上钩的鱼。一般指目标之外的
【钓点】感觉能钓到目标的地方。或者已经钓到鱼的
【钓棚】指鱼的水层(鱼游动的水层)。泳层不是捕食层,寻找咬饵的钓棚(捕食层),调整浮漂下长度,让鱼饵刚好到达捕食层非常重要。另外这个棚字说明,如果发现黑鲷所在的一列钓棚定会钓到很多鱼。
【钓座】指出竿的位置。用于“设定钓座”之类的描述。
【钉鞋】鞋底装有防滑用钉子的钓鱼专用长靴。这种长靴有不同的类型。有毛毡底鞋,也有是将钉子钉在毛毡底上的一种毛毡底钉底鞋。是钓黑鲷时的一种必需
【定居】不随季节移动,而是长期停留在固定的地方。一般洄游性的黑鲷体色发白,而定居的则体色呈黑色,且大型鱼较多。
【北风】北风或者东北七风的总称。
【渡船】将垂钓者运往防波堤或者矶场去的船,也叫滩轮渡
【渡礁】坐船前往矶场等地方。
【二枚潮】上层与中层(或者底层)潮流在方向或者钓组不容易同步,甚至还会出现三枚潮的时候。
【飞溅】水温高的时候,黑鲷颇有气势地跃出水面去捕食海面上漂浮的西瓜或者蚯蚓,在海面上荡起波纹。也指荡起的波纹。飞溅应该也是跳起来的意思吧。如果想钓这样的黑鲷,将钓棚设置成0米,进行“飞溅钓法”便可以。
【飞檐岩礁】矶场水下从脚边突出的岩架。
【缝挂】用鱼钩将蚯蚓之类的鱼饵像缝衣服一样串起来
【漂突然被快速拉下】浮漂或者竿头突然被快速拉下并且保持停止状态,也就是鱼讯出现的表现
【浮漂以下】单纯指从浮漂到鱼钩的长度。即使同样的浮漂以下长度,也会因为铅坠的大小、数量位置影响鱼钩的漂浮深度。
【竿下】是指竿所能及的范围区域,竿头能触及的范围更大一些。
【根】海里的岩礁。根据岩礁的状态分别称为“沉礁”“暗礁”“飞檐岩礁”“离礁”“浅礁”等。
【弓竿】让鱼竿弯曲以顺应鱼逃跑时的拉扯。掰弯是指让笔直的东西变弯曲的意思。
【钩耳】鱼钩上端与子线相连接的地方。
【固定浮漂用具】为了将浮漂固定在一定的位置而系在主线上的用具。最普遍的方法是使用“棉线结”或者“橡胶浮漂座”来固定浮漂。
【挂刺】鱼钩的穿刺程度。常用于指“鱼钩刺入比较浅”。另外还表示位于海里的岩石等障碍物。
【挂底】指鱼钩、咬铅或者子线挂到海里的岩礁(岩石等)上。钓黑鲷经常会锁定海底附近,挂底是种很难避开的麻烦。
【海底斜坡】连接深水区域和浅水区域之间的斜坡
【海沟】指底的向程。是的酒道或者播食地点
【荒食】鱼疯了一般地桶食状态
【晃饵】通过动的用或者鱼来请鱼来吹国的同作。
【活饵】活着的诱饵。钓黑鯛的时候,使用活着的蚯蚓类、藻虾等虾类、蟹类做请饵。也有人使用少丁鱼等活着的小鱼以游泳的姿态来钓大型黑额
【礁岩磨损】主线或者子线在海里被省礁蹭伤损的情况
【救生衣】也称为“救生夹克”,或者“救生霄心是进行堤钓、矶钓或者固定式船钧时的必需品。
【居食】鱼一直咬着鱼饵不动的状态。浮漂和竿头上没有明显的鱼讯,但是鱼饵或者鱼钩被鱼吞吃了。
【开口差】虽然有鱼,但是迟迟不肯咬饵的状态。开口差的黑鲷很难对付。空鱼讯扬竿没有鱼讯,先扬竿试一试
【拉出海面】不使用抄网,凭借鱼竿的弹性将鱼拉出海面。主要用于钓小型鱼的拉鱼方式,如果钓黑鲷,只限于钓kazu以下的鱼
【立漂】自立型棒状浮漂。浮漂下部内置铅坠,即使不和钓组相连也可以自立在海面上。也称为自立浮
【练饵】通过揉捏而使用的鱼饵总称。钓黑鲷的时候经常使用。也有专门制作原创鱼饵的人。做成小团饵状,挂到鱼钩上,所以也被称为“团饵鱼饵”。
【落底期】一到秋天,生活在浅水区的黑鲷为了越冬游到深水区的事情。
【没入水中】浮漂一下子没入到海面以下水中的鱼讯。是鱼非常活跃的证据。
【拇指控线】用拇指压住渔线轮一端控制放出主线的速度。
【纳竿】指收竿的动作。引申为结束钓鱼活动的意思。
【撚】渔线由于旋转而变短的情况,或者是那样的状态。八字环的作用就是为了矫正这种情况。
【汽水】河流入海口周边海水与淡水混合的水域。这样的水域被称为“汽水域”。黑鲷、鲈鱼、鲻鱼、蝦虎鱼是喜欢汽水域的代表性鱼类。
【铅负荷】最适合鱼竿或者浮漂的铅重量。一般铅坠或者咬铅的号数用克表示。
【铅坠】指铅坠。不使用任何咬铅的钓组也称为“无铅坠钓组
【青物】泛指竹英鱼、鲭鱼、宗田鲣鱼、鲕鱼等背部呈现青色的洄游鱼的总称。小型竹英鱼或者鲭鱼是钓黑鲷时,经常出现的很让人头疼的盗饵鱼。
【取鱼】将钓到的鱼抄到抄网里拉到岸上来。
【日出日落时分】指日出前后和日落前后周围有些昏暗的时间段。早上的日出前后和傍晚的日落前后是鱼群浮到海水表层,捕食浮游生物的活跃时间。是它们警戒心下降,行为大胆的时候,自古以来这段时间就被定为捕鱼的最佳时间段。
【入食】刚放入钓组,鱼就马上跑过来咬钩的情况,也称为“入挂”。
【上潮】接近海面表层部分的潮流。底层的潮流称为“下潮”。需要注意的是上潮与下潮的方向和速度不太一样。
【上端】退潮后慢慢涨潮的状态,如果是涨潮后慢慢退潮的状态叫“下端”。
【上浮】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鱼从原来的水层上升到更浅的地方。
【上物】在水表层或者中层游动的鱼的总称。在底层游动的鱼被称为“底物”。不过黑鲷虽然有时在底层咬饵,但还是归于“上物”。
【设定钓棚】调整浮漂下长度,找到鱼上钩的深度。
【时合】各种条件具备,鱼食欲旺盛的时间段。
【时化】大海波涛汹涌的样子,以及那种状态。黑鲷在狂风暴雨之后食欲大增。
【食上】鱼嘴里叼着鱼钩上的鱼饵往上移动,浮漂浮起来,渔线变得松弛的状态。
【矢引】拉满弓时两手之间的长度。跟噚一样,这个长度因人而异。一般80厘米左右。
【水底投石】建造堤防时为了固定沉箱式建筑而投入水中的石头。堤防周边延伸的投石地区成为鱼类的捕食场。
【水中浮漂】可以沉入海中的辅助性浮漂。可以使钓组与海中的潮流同步。
【瞬时扬竿】发现鱼讯后立即扬竿中鱼。如果需要等鱼挂好钩之后再扬竿的话称为“延迟扬竿”。
【外道】本来是佛教用语,指信秦佛教之外的示教信徒。这里引申为日标之外的鱼。
【湾】海岸星现凹入状的地形。感觉应该写成“湾处”水流变化明显,诱饵容易沉积,因此是钓黑鲷不错的钓点。
【涡流】潮流相撞在海面形成漩涡的状态。或者指那样的地方。用于“白沫带前方的涡流”或者“潮流交界带产生的涡流”等表现方法。成为钓点的个标志。
【无风无浪】指海面平静如镜,连一点丿儿白沫都没有的状态。这种时候一般黑鲷的活跃性很低。如果将大海的状态分为几档的话,分别为:无风无浪小风小浪→波涛汹涌→大风大浪→狂风暴雨。钓黑鲷的时候,小风小浪是最好的气候条件。
【下落】海底水位突然变深的地方。容易成为钓黑鲷的钓点。
【先调子】表示鱼竿受力后弯曲状态的词汇。是指从竿头开始1/3处比较容易弯曲的调子。也被称为7:3调子。如果是8:2则被称为超先调子,6:4被称为胴调子,5:5被称为本调子。用竿头感受鱼讯进行落入钓法的鱼竿使用先调子或者超先调子。使用浮钓的黑鲷鱼竿多为胴调子竿。
【线张度】从竿头到海面的主线松弛度。如果过于松弛无法传达鱼讯,扬竿时也无法发挥作用,让主线保持适合的松弛度,是钓鱼高手们的拿手活。
【效果】钓鱼的成果。钓上来的鱼。
【笑潮】是白沫带的同义词,主要在关西地区使用,海面上起白沫的时候确实看起来像是大海在笑的样子。狭义上,指白沫带边缘产生的旋流。
【池力装置】为了应对鱼的牵扯,滑动线轴,让主线
【型】指鱼的大小。型好是指良型或者大型的意思。“见型”是指钓到目标的意思。
【旋转环】渔线的链接金属环。也称为8字环或者转环
【口寻】两手张开的时候,两手之间的长度。因此长度因人而异。作为长度单位的话相当于1.5米。
【压竿放线】顺应鱼咬钩或者挣脱的力量,压低竿头放出主线的操作。
【扬竿】将竿头往上拉,使之大幅度竖起的动作。
【扬竿断线】扬竿时鱼受到惊吓,将子线或者主线挣断的情况。
【扬竿中鱼】将鱼竿上提使鱼钩挂在鱼嘴里的动作。
【咬铅】将渔线放到中间勾缝里夹住渔线的球状小型铅坠。根据猎
子弹的原理制作而成,用b、3b、3b、sb(4b)、so(5b)表示。b以号数越大,尺寸越小,而铅坠号数越大便越面,容易弄错,最近开始使用 gandama的省记号来表示为:g1、g2等。
【一无所获】钓黑鲷的时候,连一条目标都没有钓到的情况,也说“奔头”或者“秃顶”。
【涌升流】快速流动的潮流遇到岩礁等时向上喷发使海面看起来像镜子一般的状态。或者指小鱼大量浮起到海面上的情况。
【游动】游动是自由活动的意思,是“固定”的反义词。浮漂固定在主线上的钓组是固定式钓组。浮漂可以在设定的距离之间自由移动的钓组称为游动式钓组。固定式钓组只能搜索跟竿长一样深度的范围,但是游动式钓组可以不受距离和钓棚深度的影响,自由搜索各种深度。浮漂可以浮动的幅度称为“游动幅度”。不设定线档来限制浮漂移动幅度的钓组称为“全游动式钓组”。
【诱饵】指为了让鱼聚集而撒的饵。原本称为“糠虾诱饵”,是一种用糠虾做的诱饵。用作鱼饵之后,俗称“集鱼料”或者“诱饵”。在关西以西地区,一般称为“集鱼饵”或者“诱饵”。
【诱饵粉】几种不同种类的原料组合而成的粉饵。跟南极磷虾或者蚯蚓碎肉等混合使用。也被称为集鱼材”,主要是为了刺激鱼的食欲,让鱼聚拢过来咬饵。诱饵比较容易远投,也很容易下沉到很深的地方。
【鱼饵耐久度】鱼钩上的鱼饵状态。常见“鱼饵状态良好”或者“鱼饵状态很差"的用法去。鱼饵状态很差,便需不停地更换钓鱼,而鱼饵状态太好的话,反而没有鱼讯。因此钧黑鲷的时候,使用几种不同的鱼饵,适当让鱼饵状态保持不太好的状态,反而会有不错的效果。
【鱼竿被拉直】由于鱼挣扎的力量太强,鱼竿处于完全竖不起来的状态。鱼竿被拉成一条直线,失去了弹性,由于所有负荷集中在子线上,所以子线最终被拉断的情况也不少。
【鱼钩倒刺】为了防止鱼饵掉落或者预防鱼脱钩,在鱼钩尖设计的反方向的突起,也叫“回刺”。英语用“back”表示,注重穿刺力而没有倒刺的鱼钩称为“穿钩”或者“无倒刺钩”。
【鱼护】将钓到的鱼放进去并且沉入海中的网状袋子。在海里使用带浮漂的鱼护比较方便。
【鱼讯】鱼吃鱼钩上的鱼饵时,传达到竿头或者主线、浮漂上的各种讯号,指“鱼信”。钓黑鲷时,多数情况下,刚开始出现轻微的“鱼讯前兆”,之后才出现正式的鱼讯。
【鱼影】指鱼的密度。用于“鱼影浓密或者鱼影稀疏”的描述。
【鱼撞钩】鱼游动时不小心自行咬钩。相反如果是钓鱼人通过扬竿让鱼上钩则叫做“扬竿中鱼”。
【藻】海藻的总称。海藻茂密丛生的地方称为“藻场”,是鱼藏身的地方,也是鱼捕食的地方。春季的时候为鱼提供产卵的场所,所以产卵洄游的时期,容易成为钓点。
【站水】站到齐膝盖或者齐腰的海水中钓鱼。
【张力】施加张力是指让渔线处于拉紧绷直的状态。
【张线试探】通过竿头拉一下主线来确认鱼是否在咬饵。
【涨潮】从干潮到蓠潮的这段过程,也称为“上升潮
【中通浮漂】主线可以从内部通过的浮漂,主要用于圆锥型浮漂。
【中通竿】主线可以从内部穿过的鱼竿。不会受到风和雨的影响。优点是没有导环,不用担心线会绕竿,可以专心钓鱼。而传统的带有导环的鱼竿则被称为“外置导环竿”了。
【锥形漂】圆锥形浮漂。根据形状不同,下宽的叫“泪滴型”,上宽的叫“栗型”,中宽的叫“蛋型”。
【子线】用来跟鱼钩连接的线。日语用“八又”来表示,其中八是鱼钩的古语,又是渔线的意思,也就是说系在鱼钩上的线称为八刂又。
【 hechi】边际的意思,钓鱼的时候指沿着防波堤的边际。
本文地址:/show_i13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