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开云电子(中国):新疆(3113)
3月29日,重庆晨报报道了市民叶惠琴多次被鱼刺卡的痛苦经历。记者在医院采访时发现,吃过鱼刺苦头的人,还不在少数,来看看西南医院最近一年的统计:从去年5月至今,共有1762人前往西南医院耳鼻喉科取鱼刺,有人因为鱼刺住院,有人因为鱼刺做开胸手术,还有人因为鱼刺而去世……
希望他们的故事,能给爱吃鱼的你提提醒。
昨天,42岁的伍泽霆出院了,从上周二一直
折腾到现在,让他吃尽苦头的是一根近4厘米长的鱼刺,老伍说的话,吓坏了不少前来看他的朋友:“这根刺再往下走一点,就得要了我的命。”
这根鱼刺让他住院6天
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病人老伍是个在重庆生活的山东人,很少吃药,从没输过液,所以老伍这次觉得很郁闷:“居然为根鱼刺在医院足足
折腾了6天。”
昨天上午,收拾东西准备出院时,老伍一本正经地给病友们说着“临别赠言”,“以后吃鱼,千万得小心,小小一根刺,它真能要了人的命!”
8天前,老伍驱车带着家人去北碚三溪口吃鱼,一家四口有说有笑,聊着聊着9斤鱼就下了肚。回家后,老伍却突然感觉胸闷,背部也跟着隐隐发痛。
第二天,老伍出差,去了趟成都,当天去当天回,仗着身体挺强壮,也没把这点小毛病当事,但到了周二时,老伍开始觉得不对劲了,喉部肿痛,一说话,喉咙口就是一阵生疼。
随后,一家人心急火燎地把他送到了西南医院,经过检查,在老伍的喉部发现了一根近4厘米的鱼刺。
还差点要了他的命
“我再晚来一天,估计就得牺牲了。”老伍说,当天吃鱼时,自己误吞了一根约4厘米长的鱼刺,呈l型,导致胸后至颈部肿痛化脓。几天下来,鱼刺逐渐下滑,刺破食管后,卡在食管第二狭窄处,紧邻主动脉,“医生说一旦刺穿主动脉,谁都救不回我。”
为了把这根鱼刺拔出,医生给老伍动了小手术,除去颈部所积脓水。
在住院期间,老伍说,他算是长了见识,因为每天都能碰上几个一脸苦闷,跑到医院来取鱼刺的人,有的被卡得厉害的,还是全家出动送来取刺,“以前晓得被鱼刺卡的人多,但没想到会这么多。”老伍扳起手指一算,住院6天里,4月4号那天来取鱼刺的人最多,“一天就来了7个人……”
西南医院一年千人取刺
翻查就诊记录,去年5月以来,西南医院收到了1762位被鱼刺卡住的病人,平均每天有4位病人来医院拔鱼刺,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每天都会接诊这类病人,春节、国庆和五一等假期,每逢节假日,就是拔刺的“小高峰”。
耳鼻喉科的医生们说,来拔鱼刺的人很多,被卡的位置,也可谓是稀奇古怪。
在急诊当中,最多的是被鲫鱼刺卡住的病人,当鱼刺被误吞,进入消化道后,最容易被卡住的地方有3个:口咽部、喉咽部和食道,前两个部位的处理,较为简单,一旦进入食道,问题就会变得复杂起来,若鱼刺较大,已经把食道刺破,就得开胸取刺,如刺破主动脉,可致人死亡。
针对这1762位前来取鱼刺的病人,大家说,卡住的鱼刺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很细很软的刺,大多是鲫鱼刺,长度不超过2厘米,它卡在口咽部或者咽喉部,导致咽喉肿痛;还有一种是较长较粗的鱼刺,进入食管,戳在食管上,这种痛令人难以忍受,也可能没有任何不适,时间长了,出现消化道炎症,引发更严重的病症。
大多数被病人卡入口腔的刺,是来自河鱼背部的肌肉,较细软,有的呈y字形。重庆晨报首席记者 王珊 实习生 刘冰鑫
跟鱼刺打过交道的医生,大家多有同样的感受,别小看了吃鱼和鱼刺,故事一箩筐,有的可以一笑了之,有的还是足以给大家提提醒。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教授周建明的印象中,有病人因为鱼刺开胸做手术,还有人因为鱼刺而过世……
醉酒吞下整条鱼 医生取刺忙了一晚
在西南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们触过的所有被鱼刺卡住的病人中,19岁的大学生小李绝对算是最离谱的一位。“这个小伙子参加同学聚会,当时吃的就是小鲫鱼。”周建明说,后来发生的事很意外,小李喝麻后,从鱼头位置入口,一不小心吞下了整条鲫鱼,被同学们送到医院时,整张脸憋得个通红,连说话都很困难。
而小鲫鱼进入口腔后,一些脱离出来的鱼刺也卡在了不同的位置上,好在及时送到了医院进行处理,鱼刺没有刺破食道,不过这事也把小李吓得不轻,帮他取鱼刺的医生,也忙活了一晚上。
做了开胸手术 才取出她喉中鱼刺
因为一根鱼刺,还得开胸做手术,这样夸张的事也是有的。去年9月,32岁的刘颖惠被家人送到医院急诊科,在吃鲤鱼时,她不慎将一根3厘米的鱼刺卡入喉部,和很多被刺卡住的病人一样,刘颖惠猛吞几口饭团,但这样做的结果,不仅鱼刺没有被压下去,反而鱼刺被推到了最危险的位置:横在了食管中段。
在食管紧贴着的位置,是主动脉,这根由心脏延伸出来的血管极其危险。最终,几个科室的专家会诊,给刘颖惠做了开胸手术,将鱼刺拔出。
鱼刺刺破主动脉 教授大出血身亡
还有一位病人,他的事,一直被耳鼻喉科的医生们用来提醒一些被鱼刺卡住危险位置,但又不愿及时治疗的人。
“是几年前的事了,这位病人是沙坪坝一所高校的教授。”周建明说,这位姓肖的教授被送到医院时,咽喉肿胀,当时通过仪器检查,就发现了一根3厘米长的鱼刺已经卡在了靠近食管的位置,本劝其尽快把这根鲤鱼刺拔出,但他表示要去成都开会,回重庆后再取,随后,这位病人执意离开,谁知到了成都的第二天,鱼刺位置滑动,刺破了主动脉,大出血致其身亡。
据医生介绍,大部分人在送到医院前,都自行采取过一些方法取刺,但有些方法确实不太靠谱,而且还加重了很多人的取刺难度。
吞饭、嚼馒头和喝醋,就是大家对付鱼刺最常用的三种办法。
吞饭法
陈孝珍说,这都不靠谱。“有人认为把饭团、馒头吞下后,可以把鱼刺压下去,但这样做很危险。”因为一旦刺被压到了食管,问题就变得复杂了,食道周围有主动脉、支气管,一旦刺破了这些重要管道,则可能致命。
咳嗽法
大家也可试着咳嗽,试试能不能把鱼刺咳出,但咳嗽不得过猛,这招也得视具体情况而定。
喝醋法
对于喝醋化刺的方法,周建明是持极力反对的态度,周教授说,没有临床研究证明它有用,“从理论上说,醋的成分是醋酸,浓度为3%,根本不能软化鱼骨中的钙使其变软。”周教授还曾做过实验,把鱼骨和鱼刺放入醋中侵泡,一天一夜后,鱼骨丝毫没有变软,“更何况喝醋时,醋跟鱼刺只是‘擦肩而过’。”
求医法
耳鼻喉科医生们的说法是,如果上述两种方法都没用,大家最好是马上去医院求助专业仪器和医生取刺。
注意,三种情形最易被卡刺
一心二用
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西南医院耳鼻喉科的医生陈孝珍总结说,大部分吃鱼被刺卡的市民,都是在吃鱼时一心二用,分心后让“漏网之刺”有机可趁。这类情况,多以边吃鱼边看电视或者聊天居多。
鱼肉拌饭
这类情况出现在小孩身上的几率较大,陈孝珍医生说,一些家长习惯把鱼刺挑出后,给小孩拌饭吃,但这种情况下,小刺往往难以被发现。
所以医生提醒,最好不要把鱼拌在饭里一起吃。
大口喝鱼汤
有些市民还有大口喝鱼汤的习惯,但这也是个技术活,稍不留神,鱼刺混在鱼汤里,就会被你喝进去。陈医生的建议是,最好是先喝鱼汤再吃鱼,即便是最后喝汤,也要小口喝,不可分心。
本文地址:/show_i12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