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所属开云电子(中国):河南(837) 1.偷换概念:套用一些科技名词来误导消费者。最早套用的科技名词是“镭射”,各厂家都宣称自己的线是“镭射”线。“镭射”是港台用语,即“激光”,绝大部分渔线是用尼龙单丝绕制加工而成,而尼龙是石油制品,与“激光”是风马牛不相及。后来又出来什么“陶瓷”线、多层镀膜,吹的天花乱坠,到底镀未镀膜,厂家心知肚明,消费者何以检验?近年来随着碳纤竿的普及,又冒出什么纯碳线,而且是100%的。我们知道:石油是碳氢化合物,是制造尼龙母粒的原料,拉出的尼龙单丝若真变成纯碳,那就如同一根富有弹性的竹竿被烧焦(即碳化),完全失去了弹性。做鱼竿用的碳纤维单丝非常细也非常脆,用手一捻即成粉末,根本不能用来钓鱼,只有做成浸胶布才能加工成鱼竿,况且还要加上化纤衬布,100%纯碳从何说起? 2.虚标直径:很多渔线都暗中加大直径,包括一些名牌渔线和品牌渔线。如1号线标准直径是O.165 rn m,实际直径往往是O.22 m m。粗一点的线用于钓大鱼,直径假一点没什么关系,但台钓用线要求很严,钓手们都希望能买到标准直径的线。笔者曾对几种在台钓圈中使用较广的渔线做直径测试,发现差不多都存在虚标直径的情况,如O.3号实际为0.4号,O.4号则是0.6号。 3.虚标拉力:即使某品牌的直径不假,拉力也会假,几乎没有两种都不假的渔线。商标上印的拉力往往要比实际拉力高出30%左右。 4.所谓切水快:大家都称自己的线切水快,言外之意,别人的线切水慢。笔者查阅日本方面有关尼龙线的资料,其比重均在1.12~1.14之间,没发现比重特别大的线。 5.何需防静电?其实渔线的截面积很小,所负荷的电子远远未达到能使两根线相斥的程度,这也是一些不负责任的厂家为促销玩的又一个花招。 6.何谓无影?十年前五彩线盛行,当时有人把它解释为与水草的颜色一样,不易引起鱼的怀疑。后来又有“水色线”之说,现在又冒出所谓“无影线”,其实这是把鱼人化、甚至神化了。鱼的摄食是生存的本能,用成人的思维能力来评判鱼类实在是牵强附会 本文地址:/show_i106160.html
|